【聚焦抗疫一线】回想起武汉那段抗疫的日子

发布日期:2020-03-07 浏览次数:2126

带着无数的期盼、担忧和使命的我,援助武汉抗疫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抗疫的日子里,作为医生的我,尽管疲惫却充满了激情,过的很快而且充实。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武汉的疫情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好转,作为支援医生的我们,终于也可以喘口气了,回想这一个月的抗疫经历,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每个人都心系武汉。作为重症医生的我,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当我得知医院选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时,毅然决然向医院提交了请愿书,主动请缨到一线抗疫。2020年1月27日我带着家人的叮嘱,带着领导的嘱咐,带着紧急收拾的行李,瞒着父母,作为我市首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出征武汉。

到达武汉后,我们认真学习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观看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相关培训视频,熟悉掌握防护流程,认真落实“培训到位、再进病房”的政策,作为重症医生的我,被分配到武汉太康医院重症医学组,伴随着确诊病人数量的增加,我们的工作量也日益加重。在病区里,面对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为了节约使用防护物品,我们尽量少喝水,减少上卫生间次数,因为每上一次卫生间就意味着又要消耗一套防护用品。因为长时间的工作,每次从病区里出来,护目镜上已经蒙上一层水珠,防护服下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鼻梁骨、颧骨及耳朵被勒的疼痛难忍,手上的皮肤也泡脱了皮。脱下防护服,看到脸上被护目镜、防护口罩勒出的深红色痕迹,脸上横七竖八的印记,感觉那些就是我们的勋章!尽管我们一身疲倦,但我们却深信今日的负重前行,终会换来明日的大众安康!

重症医学科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时刻不敢放松,每天早上我们一起查房,安慰患者,讨论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重症监护室救治难度大,风险高,任务重,传播风险性强,由于新冠肺炎会导致患者血氧差,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支持,而提高呼吸支持的各项操作,如: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纤支镜检查和洗痰,这些都是容易感染的高风险操作。此外,当病人出现炎症风暴,器官功能障碍,需要血液净化,俯卧位通气等,这些操作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使我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

记得有一次一位54岁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但是气管插管时可能会有气溶胶传染。由于我们没有正压头套,面对紧急情况,怎么办?听着患者心电监护仪上刺耳的报警声,我顾不了那么多,拿起身边的塑料袋就直接套在了头上。由于气管插管及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慢慢上升了,意识也逐渐好转了,那一刻我终于松了口气,事后感觉值了,有什么再危险的事情能比跟死神赛跑更重要呢?那是一条充满希望的生命啊…

在这段时间里,最让我难忘的是我收治的一名36岁的女性患者,由于呼吸困难由普通病房转入我们科室。患者刚来时呼吸困难,说话都不成句,我立即给她带上无创呼吸机,之后她示意要说话,我找来笔和纸给她,她艰难的写下:医生我可能活了?我不想死,我还有个一岁多的孩子,她不能离开我。我控制住心情,安慰她说:你不要乱想,好好治病,你一定要相信我们,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她用充满希望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告诉我: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治好我的!那眼神令我至今难忘……。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她终于脱离了危险,转出了监护室。那一刻,我觉得作为医生的我无比自豪与幸福!

为了最大可能救治患者,我和我的同事们深知,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小心谨慎,一定不能出现被感染的情况。因为一旦我们自己不小心而发生感染,不仅会拖累同行,更会失去了支援的意义。所以,我们下班后回到酒店第一件事就是上卫生间,脱下换洗的衣物,然后彻底的洗澡,自我消毒。每次洗澡时间至少都要30分钟以上,尽管身上早已经洗的干燥脱皮。

在我看来,每天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吃过晚饭,打开手机,看到来自家人、朋友、同事和院领导发来的关心和问候,这些小小的问候,就像一股股暖流拧在一起涌上心头。那一刻,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谢谢你们!你们是我最亲爱的家人,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是我最贴心的保障,因为有了你们,我才更加有动力,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克服困难,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回报医院!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