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一定是近视了?别耽误了孩子!

发布日期:2023-04-21 浏览次数:1093

近视一般分为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以及混合性近视。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利用药物、针灸、埋耳针及理疗仪器,或通过患者自身强化眼肌锻炼都可放松肌肉,缓解疲劳,使视力恢复到正常状态。假性近视若不及时缓解,终究会导致眼轴变大而成为真性近视。


儿童调节力强,当用眼不当,比如持续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时,会产生调节痉挛,晶状体无法自然放松,这就像穿了8cm(调节痉挛8D)的高跟鞋无法自己主动脱下来了,这时去量身高的结果是包含“鞋跟高度”的,表现为近视度数过高。其中“鞋跟高度”就是假性近视的度数。

怎么才能把“高跟鞋”脱下来呢?有以下两个方法。

方法一:雾视和调节训练

雾视是指在验光的过程中,患者戴低矫正近视的度数(或正镜)时,鼓励看更小的视标。因为只有放松调节,焦点才能移动到视网膜上看清楚视标。如果没有做好验光操作,或者未做调节功能的检查和分析,很容易把这个“穿着高跟鞋”的状态当做是“脱鞋量身高”的状态,也就是把假性近视当真性近视处理了。如果这时去配了眼镜,就像默认了以后都是要穿着“高跟鞋”,那这“高跟鞋”就更“脱不下来”了,久而久之,假性近视就变成真性近视了。

方法二:睫状肌麻痹(药物)

散瞳验光(睫状肌麻痹)就是用药物的方法暂时去除了晶状体的调节力,等于暂时性地把儿童的这些“高跟鞋”没收了。然而,不同睫状肌麻痹剂的作用不同,残余调节不同,验光结果也会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睫状肌麻痹剂消除调节的能力是不同的,医学上可以用残余调节来表达,即“使用了睫状肌麻痹剂以后还剩下的可以使用的调节”。这就像睫状肌麻痹剂“没收”高跟鞋的能力不同,有的可以把所有鞋子都没收,让孩子“光脚量身高”;有些则会留下些“平跟鞋”。

(1)1%阿托品睫状肌痹作用最强,可以认为“把所有鞋子都没收了”。但因副作用相对大,建议对低龄儿童,伴有中高度远视,因调节引起的斜视,弱视及其他眼疾的屈光不正儿童还是用阿托品扩瞳进行验光。

(2)1%环喷托酯的睫状肌麻痹作用次之,但也接近1%阿托品的效果,但副作用要比阿托品副作用少,建议6-12岁一般屈光不正非斜视儿童进行验光。

(3) 托吡卡胺属于快速调节麻痹,睫状肌麻痹作用比较弱,但副作用最少,适用于8岁以上单纯近视。

正确的验光很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假性近视当成真性近视对待,错失了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