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了不起的她

发布日期:2024-03-18 浏览次数:250

人间最美三月天。

今天是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女性医务工作者,通过她们平凡感人的从业故事,展现她们立足岗位、巾帼建功的别样风采。


高玉兰 女性健康的“守护神”

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主任高玉兰,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深得患者及家属信赖,对妇科手术操作熟练、技术精湛,20多年如一日守护着女性健康。

3月5日上午,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见到高玉兰时,她正忙着查房,了解患者病情,询问身体状况,和科室医生讨论病案……果断、精练写在她的脸庞上;认真、耐心透在她的言语中。忙好病房的事儿,高玉兰立即赶往手术室,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梳理着思绪:“今天有4台手术,其中一位是高龄患者,病情复杂,术前多学科进行会诊,手术难度较大。”

2003年,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高玉兰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多年来,她始终用心用情呵护女性健康,坚守在服务患者的第一线,在妇科炎症、盆底疾病、子宫肌瘤治疗及妇科微创、传统手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病痛。

“产科突发状况较多,妇科病情多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医术上不断进步。”高玉兰说,每天除了做好繁忙的工作外,还会抽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她已多次赴上海、北京及省内各医院培训学习。对于妇科顽固炎症或是疑难杂症,高玉兰都能迎刃而解,并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参与讨论学习。

高玉兰全身心倾注在解除患者病痛中,治愈了无数病人,得到了患者的信任。一次,高玉兰接诊一位70多岁子宫破裂的患者,该患者基础病较多,还伴有心衰。当时情况危急,患者家属打起了退堂鼓,商量放弃治疗。高玉兰知道后,耐心开导,反复讲解治疗方案,直至患者家属配合诊治。经过精心的治疗,患者康复出院。如今,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高玉兰仍是严谨细致地问诊治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做好诊治患者的同时,高玉兰积极参与各类义诊、宣传妇科保健知识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女性学会预防疾病及早期发现病变的方法。高玉兰经常到埇桥区蒿沟、大店等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作为一名医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知识,把疾病控制在源头。”高玉兰说。

由于医术精湛,高玉兰被选为宿州市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妇产科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宿州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常务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张文婷  急救车上的“天使”

自2006年踏上护理岗位至今,张文婷从一位青春懵懂的小护士一路成长为沉着冷静的优秀护理工作者。作为一名急诊一线护士,她的手机从未关过。在面对病人生死的危急时刻,张文婷要做的就是在急救车上与时间赛跑,为患者在黄金救治时段提高治愈率。

今年是张文婷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移动卒中中心工作的第4个年头。3月3日,张文婷如往常一样坐在调度室等待任务。“叮铃铃……”,上午9时5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是120指挥中心,“埇桥区夹沟镇一位患者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情况,请快速出车急救”。

挂掉电话,张文婷与医生立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救护车。这辆急救车不一般,它是目前全省唯一一辆5G移动卒中救护车,车内装载着价值2000万元的各项急救设备。张文婷作为移动卒中中心专属护士,对这些昂贵的医疗设备操控极为熟练。

当5G移动卒中救护团队到达304国道,与夹沟镇医院救护车会合接到患者后,首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患者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当时出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的症状,且持续未缓解。张文婷立即着手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液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迅速通过车载先进专业设备完善脑部CT扫描,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将各项检查汇报随车医生,并同步传输给病房医生,初步诊断是脑梗塞,符合现场溶栓标准。于是,在行驶途中,张文婷便为患者溶栓。经各项检查及抢救,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我们急救团队与其他急救团队有所不同,在急救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上车即入院,入院即治疗’的优势,让患者第一时间及时完成血液检查和CT影像学检查,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大幅度提高卒中患者救治率及治愈率,因此对护理人员各项业务要求较高。”张文婷告诉记者,由于她曾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外科、心内科从事多年临床护理工作,还曾被借调至医院的手足口病病区、中医老年病科、疫情期间的发热门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学习到多种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操控各类急救设备,完成急救疗程。

张文婷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与死神展开的一场竞赛”。“每次在车上为患者检查、治疗,都需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失。只有医护配合默契,心态够稳、专业够硬,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张文婷说,“我们曾经一天出车接诊5例卒中病人,在车上成功为4人溶栓。”

除了日常在监控调度室接收急救指令,张文婷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在车上或路上。“我们实行24小时工作制,早上8点和同事交接班后,便会到车上打扫卫生、消毒,检查各项仪器是否正常运转。”张文婷说,在急救过程中,学会使用温暖的语言安抚病人及家属情绪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真诚的心、乐观开朗的情绪去感染病人,拉近医患距离。由于卒中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一些没有家属陪伴的老人办理住院困难。于是,张文婷常常将患者送至医院后,便充当起“跑腿”和“向导”的角色,帮助他们快捷入院,令患者治疗、康复更为顺利。

岁月见证了张文婷的成长。她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优秀监控护士”、优秀工作者;2021年、2022年,她连续参加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计划;2023年她前往各乡镇义诊45次,并自制PPT为乡镇医护人员教授护理知识;院内推行品管圈时,她担任过两期组长,带领团队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些荣誉与经历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更大鞭策。”张文婷说。

袁 可  无影灯下的“最强辅助”

3月6日早上7时30分,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袁可已经来到科室,为当天8时的第一台手术做术前准备。作为手术室护士小组骨干,袁可负责手术前的术前工作和术中配合工作。

手术开始后,手术间内心电监护仪的“嘀嘀”声和金属手术器械碰撞声令气氛紧张,站在医生身旁的袁可一直紧盯着医生的一举一动,总能在医生做下一步手术步骤前,将合适的器械递上。整个配合过程,安静而顺畅。

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高度专业化。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患者的生命。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每个器械的用途,适应不同术式的特殊要求,熟悉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和处理。

对很多人来说,仅仅是认识这上百种器械都很难,更何况还要了解它的功能,知晓每一种器械在手术的哪一步骤使用。“作为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提前准备好所有手术用品,熟悉每一类手术的每一个过程,甚至要预判下一个手术步骤,掌握主动性,提前将医生所需要的针、线、刀等器械准备好,才能与医生精准配合。”袁可告诉记者,“不同医生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和用物,我也会一一记下,这样手术的效率才能提高。”

当天,袁可共参与3台手术。“这不算什么,忙起来的时候一天要上十几台手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半夜从家里叫来也是常事。”袁可粗略算下,一年大概参与1000多台手术。随着医院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日益繁重,无数次当急诊手术需要增援时,她总是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最复杂、手术时间最长的手术任务,坚持在手术台前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袁可在手术室护理岗位深耕十载,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力求操作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手术护理经验,成为手术室里、无影灯下、医生手术中的“最强辅助”。她的专业与细致,赢得了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也正因如此,2023年,袁可被选拔进入要求极为严格的安徽省手术室专科护士班学习。

她“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信念也为自己迎来了荣誉。2019年,袁可获得市第一人民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位“多面手”,在手术室外发光发热。2019年获“宿州市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授课比赛”第一名;2020年获市第一人民医院“微视频竞赛”一等奖,还获得市第一人民医院“5·12抖音视频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授课比赛”第一名。巾帼不让须眉,袁可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患者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她力量”的强大。


朱 芹   患者心中的“一道光”

神经内科多是救治脑出血、脑梗塞等神经系统急危重症患者,患者通常发病急、病情复杂、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认知及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朱芹一袭白衣,一顶燕尾帽,在护理岗位33年间,坚守初心,倾情守护,做到了让患者满意,让护理团队安心。

“老爷子昨天吃饭怎么样?勤翻身,预防受压部位发生压疮,家人多陪伴、多和他沟通、减轻心理压力。”3月6日早上7时,朱芹来到病房,第一时间查看重症患者身体状况,排查安全隐患,向患者家属交代注意事项。走到86号病床前,朱芹拉着病人的手询问起病情,看到病人对身体恢复有顾虑,朱芹耐心安慰:“老人家,你恢复得很好,过几天就能出院了。一定要配合医生治疗,恢复才会更快。”

朱芹每天清晨会提前半小时到岗,去护士站先问候夜班护士,随后巡查病房,了解危重卧床患者病情、夜间措施落实情况。“神经内科的病人多有意识不清、肢体偏瘫、不能自理等重症,夜班护士非常辛苦,问候夜班护士是我到科室做的第一件事,了解当夜护士的工作状态,减轻一夜紧张工作的心理压力。”朱芹说。

作为护士长,朱芹在工作中处处起到表率作用,每天言传身教,从护理基本操作、预防病情安全隐患到与病人交流沟通,传递给护士们的是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主管护士刘珠告诉记者,护士长是我们的大家长,工作上手把手地教,生活上主动关心,遇到谁家有事,她会主动调班、代班。“假若夜班时遇到问题,给护士长打电话,她都会耐心解答,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一位神经系统受损的重症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其年龄较轻、忽然患病,心理上不能接受,情绪消极、整日哭泣。朱芹每天到病房查看患者情况,与患者聊天,讲述以往恢复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经过两个月的住院治疗,患者现已完全恢复,生活自理。“对患者以诚相待,把他们当成客人、朋友,激发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信心,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心里平静和踏实。”朱芹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日复一日,朱芹平凡且忙碌着,护理在病床前,穿梭在病房间,以护佑生命为使命,带领着护理团队做精专科护理、做强服务特色,为更多家庭点亮希望。


文章来源 拂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