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的“冬病夏治”,你知多少?

发布日期:2022-07-02 浏览次数:1800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是指在盛夏阳气最旺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三伏长夏气候炎热,腠理开泄,药物经皮易于吸收而达病所,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通郁闭之气……以散瘀结之肿”,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凋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一、皮肤科冬病夏治特色

罐药并用,在普通三伏贴中药穴位贴敷的基础上,通过穴位拔罐使毛孔张开,促进药物渗透。

二、皮肤科冬病夏治诊疗时间

第一次:初伏7月16号 ;第二次:中伏7月26号;第三次:末伏8月15号。

三、贴敷地点: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医院向西100米利群时代广场三楼)

四、适宜人群:

三伏贴只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皮肤系统疾病: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白癜风,银屑病,硬化症,过敏性紫癜,神经性皮炎,白塞氏综合征。

2、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3、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4、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5、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6、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7、调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五、不适宜人群: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疾病急性发作期,进展期,及对应穴位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内热体质的人是不适合的;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六、单次贴敷时间:

每个人贴敷所用的药物不同,具体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一般来说,成人不超过6个小时,12-18岁约4-5小时,8-12岁约3-4小时,3-8岁约2-3小时。

七、贴敷后注意事项:

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贴敷后局部的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应用。如果局部起泡、破溃,应立即揭下药膏,用碘伏或依沙丫啶等局部消毒,无菌包扎,每日换药1-2次,直至愈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八、贴后牢记:

1、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

2、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3、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4、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5、慎食大量肥甘厚腻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