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疫情下的卒中救治“绿色通道”

发布日期:2022-05-05 浏览次数:2114

自疫情发生以来,急危重症卒中患者的就医需求广受关注,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疫情防控下如何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是否会影响急危重症卒中患者的救治?面对这些问题,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的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在疫情期间,一旦遇到急危重症患者,会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及相关流程进行紧急救治,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患者构建救治生命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一场35分钟的脑梗“抢救战”

4月18日,按照择期手术安排惯例,脑血管病诊疗中心的医护大交班后,将陆续安排当日手术及来院复查脑血管造影的患者。下午14时许,我院5G移动卒中中心接到医联体医院,夹沟镇卫生院的转诊通知:一名患者突发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倒在地上,情况十分紧急。急救中心当班人员李圣川接到求救电话,简要了解患者病史后,立刻将情况汇报至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宏运,并即刻启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相关工作。患者到达医院后,直接进入介入导管室进行手术,并同步进行核酸检测。

术前影像

从该名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完成手术关键步骤(股动脉穿刺到造影结束得知闭塞病变血管),仅用了35分钟的时间。造影提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急性闭塞,由于患者闭塞部位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取栓过程容易栓子脱落至大脑中及大脑前动脉。手术过程中利用支架配合抽吸导管,采用“抽拉结合”的方式,约20分钟后,从颈内动脉闭塞段取出大负荷量条索状血栓,再次造影结果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全程通畅,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及梗死灶。

术中及术后影像资料

手术过后,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也很快出来了,显示为阴性。随后,医护人员将其转入普通病房作后续治疗。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正常,次日复查CTA提示血管再通良好,再治疗控制几天,即可平安出院。

术后第二天,患者基本神清,四肢可自主活动。


“拆弹”成功!——顺利完成一例急症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

4月18日下午15时许,在第一台取栓手术刚结束时,急救中心值班人员接到电话,称一位患者在建筑工地上被工友发现倒在地上,衣服上沾满了呕吐的东西,呼之不应,没有家人在身边,工友吓坏了,急忙呼救急救中心120电话。在王宏运副主任的安排下,启动了5G移动卒中单元车,火速将这名患者送至医院就诊。车载查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团队与导管室、麻醉科紧密合作,顺利完成一例急性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任超接诊后,急诊为患者行头颅DSA(脑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发现该名患者大脑后交通动脉上“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动脉瘤,正是这次颅内出血的“罪魁祸首”,如果动脉瘤血管再次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发现动脉瘤


由任超副主任带领的医生团队,根据患者情况,对手术风险、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为其制定了科学、周密的手术方案。在征得家属同意后,任超副主任、住院总丁磊与导管室、麻醉科紧密配合,为患者进行了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手术。经过大家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拆弹”成功。术后患者神志逐渐清醒,肢体活动良好,没有神经功能障碍,现已安返至普通病房。

术后影像及第二天查看患者情况

专家这样说

据任超副主任介绍:颅内动脉瘤具有发病急、死亡致残率高等特点,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及后遗症重,介入栓塞术创伤小、风险相对较低,并发症及后遗症轻,是现今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术式。目前,我院已成功完成600例介入手术,未来也将通过高端技术,更好地服务普通大众。

马修尧主任强调:疫情期间,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首要原则是“生命优先”。首先,对危重症患者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医护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把患者送到过渡病房或者过渡抢救室救治,同时对患者进行同步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确定后续的治疗怎么开展,但是,抢救生命必须是第一位的。

紧急救治过后,如果危急重症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医护人员会将其从过渡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如果其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医护人员会将该情况上报至市卫健委及疾控中心,并将患者转到指定医院。“疾控中心会在社会面进行流行病史调研,来阻断新冠肺炎病毒潜在的传播。


筑牢救治防线——先救治后付费,畅通疫情下的绿色通道

正当两台手术结束,医护人员准备休息的时候,卒中电话又响了起来,患者突发意识不清,跌倒在地,并伴有剧烈恶心呕吐,我院5G移动卒中单元接诊后,考虑患者急性脑卒中,立即前去救治,在车上完善头部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卒中团队本着先救人,后缴费的原则,入院后经过综合评估: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身体条件差,开颅手术风险大,经过卒中团队详细的讨论,决定立即为患者实施立体定向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复查CT颅内血肿大部分清除,待复查完CT返回病房,外面已是月明星稀。目前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大部分恢复。

刘彬主任为患者实施微创手术及术前术后影像

通过刘彬主任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神经外科采用的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能迅速、精确地定位颅内病变的部位、大小、体积、形状、与周围脑组织关系,并迅速、精确的寻找最佳手术路径,对颅内病灶进行精确地毁损、调控、修复。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开颅手术的脑深部小病灶、多发病灶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病灶,以及对于高龄患者、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其它技术不可替代的特点。


多措并举,强化保障措施:

疫情发生后,我院在发热门诊、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区,均设置了一定数量的隔离区域或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并通过加强院感防护、同步核酸检测与救治等举措,进一步畅通疫情期间的救治绿色通道,竖起了一道坚强的重症救治防线。

一天的急诊忙忙碌碌,实则是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抢救众多危急重症患者的缩影。我院建设有五大医疗中心,包括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症产妇救治中心、危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创伤中心,均建立了相应的绿色通道,这是医院长久以来一直在执行的救治流程。

急救中心王宏运副主任表示,患者无论是自行前来医院就诊,还是拨打120急救就诊,医护人员均会对其进行预检分诊和病情评估,一旦进入绿色通道,患者各个方面都是优先的,包括优先诊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手术以及优先用血。同时,医院也会按照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确保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延误治疗。

近些年来,我院还与市区内多家医院结成联盟医院,设立双向转诊制度,优化流程,开辟绿色生命线,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来自夹沟镇医院的转诊患者,正是基于这一机制转危为安。“目前来讲,我们的急诊救治体系是完善的,病人来我们医院都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王宏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