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区接续生命大营救

发布日期:2021-06-22 浏览次数:1906

近日,51岁的潘先生正在建筑工地忙碌着,突然感觉右侧肢体没有一点力气,并出现不能说话、意识不清,很快支撑不住摔倒在地,旁边的工友发现后紧急拨打120,急诊送往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卒中医师赵刚到达后,通过简短的询问病史和查看病人,判断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当即联系神经医学中心溶栓组医生,在神经内科副主任夏军指导下,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为患者行头颅CT及CTA,结合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因患者发病在3小时内,在黄金抢救时间窗内,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尽快抢救。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者有可能面临着瘫痪,甚至有失去生命的危险。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治疗后,立即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并将患者病史、体征、影像学结果发送至5G卒中指挥中心,经张辉、马修尧两位主任会诊后做出指示:静脉溶栓后立即护送至导管室行血管内治疗。神经介入组组长任超副主任、住院总范鹏坤医生已准备就绪,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与家属沟通同意后,即刻实施“颅内动脉机械取栓术”。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最终将闭塞血管开通。

术后转入NⅠCU,病情稳定后转入脑血管病诊疗中心进行后续治疗,并安排康复锻炼,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目前患者意识清楚,肢体无力明显好转。

当潘先生闭塞血管成功开通,手术顺利结束,神经医学中心介入组的医护人员脱下沉重的"铅衣"准备结束“战斗”时,此时,介入导管室又接到5G卒中指挥中心打来的电话,说是急救中心又接诊一位急性卒中患者,黄某,男性,53岁,发病5小时,意识不清,鼾式呼吸,考虑是急性后循环血管闭塞。生命重于泰山,病情就是命令,神经介入组任超副主任、胡萍主治医师、住院总范鹏坤医师忘记刚才奋战几个小时的疲惫,再次投入新的战斗中,黄先生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脑血管病诊疗中心马修尧主任坐镇指挥,协调各方,指导手术。顺利从黄先生堵害的血管里取出一串血栓,看到重新开通后的血管,望着躺在手术台上的黄先生,大家长长的松了口气。

“病人的成功抢救得益于医院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离不开科学化救治流程,只有神经内科、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多科室共同协作、相互配合,急性脑中风的患者才能在极短的时内得到专业化的救治。目前,这两位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良好,术后已安排复查CT/CTA提示闭塞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再通,近期考虑出院。经过后期的康复综合治疗,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指日可待,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马修尧主任说。

马修尧主任介绍说,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疾病死因,常常被老百姓称为脑中风的“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由于脑卒中常常如暴风骤雨般“突如其来“,发病快、进展快,因此抢救工作需要“争分夺秒”。这两位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启动了绿色通道,体现出了快速、及时、高效、专业,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通过马修尧主任的讲解,我们还了解到,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示范卒中防治中心,于去年引进了安徽省首台5G车载CT卒中救护车,这也是我省为数不多的车载CT移动卒中单元。5G车载CT移动卒中单元由急救车、移动CT、移动实验室、远程医疗设备和工作人员五部分组成,急救车接收到患者后,专业技师和检验师便可开始CT扫描、生化分析,还有脑血管病专家通过远程医疗设备给予专业指导,明确诊断后立即对症治疗。患者被抬上急救车的那一刻,就相当于进了一所“移动医院”,实现边“走”边诊治,把治疗“关口”前移,不用再担心因急救设备不足、交通拥堵等因素导致的脑卒中患者病情发作得不到及时救治。5G移动CT卒中救护车的“出马”,无疑让脑血管病患者抢救大大“提速”。从“治疗”迈进“智疗”。为卒中救治按下了加速键。

我院自神经医学中心成立以来,脑血管病分中心各项工作快速发展,急、慢性脑卒中患者就诊量明显增加,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成功为10余位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实施血管开通手术。我院是国家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卒中中心人才梯队配备合理,并设置静脉溶栓组、介入治疗组、外科手术组及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实现脑卒中救治一站式诊疗模式,每年急、慢性颅内大血管闭塞再开通手术100余例,取得的成绩在本地区遥遥领先。2021年1—5月份最新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量全国卒中防治中心排名位居前列。

奋斗新时代,再创新辉煌。神经医学中心脑血管病分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在卒中救治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健康宿州”,“健康埇桥”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