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的一次邂逅

发布日期:2020-06-26 浏览次数:2017

6月13日下午5时10分,介入导管室。忙碌了一天的医护们整理、收拾好房间正准备下班,一阵紧急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介入导管室短暂的宁静,大家刚放下的心一下子又悬了起来。

打来电话的是卒中中心当天值班的住院总胡萍医师,胡医师从卒中救治群里看到急救中心120值班医师涂馨元,在群里上传接诊的一位患者信息:刘某,女,72岁,因“突发剧烈头痛、神志不清伴频繁呕吐1小时”到就近医院就诊,头颅CT显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胡萍医师从卒中救治群里看到患者的CT结果,并与现场接诊的医生涂馨元通话得知,病人病情进展很快、急剧恶化,意识障碍持续加重。胡医生意识到病人情况万分危机,立刻向卒中中心二线值班的副主任刘彬医师汇报,大家都意识到该患者情况十分危险。

为全力救治患者,必需争分夺秒,一场“卒中保卫战”即刻打响。此时,病人还在转院的路上,刘彬副主任坐镇指挥,通知卒中中心为病人迅速开启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安排住院总胡萍医师与卒中中心值班医、护人员随时待命。25分钟后,伴随着急救车呼啸而来的警报声,在岗待命的值班医、护人员迅速、稳妥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并协助办理好住院手续等事项。卒中中心执行主任马修尧、介入导管室护士长马清华、麻醉科住院总医师徐静等医师各就各位,建立急救静脉通路、麻醉、手术沟通告知等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18时15分,造影结果发现,患者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大型动脉瘤”,瘤体极不规则,近瘤颈部发出粗大的后交通动脉,解剖复杂,手术风险大。经过简短讨论、评估手术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为患者实施“经股动脉穿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由马修尧主任、刘彬副主任等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齐心协力,21时20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为刘老太太顺利实施了手术,成功摘除了这枚颅内“炸弹”,并且保留了后交通动脉的通畅。

如图所示:这是病人发病后当地医院头部CT检查发现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图所示:这是脑血管造影(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并且提示后交通动脉瘤很复杂,既要栓塞动脉瘤,又要保护好粗大的后交通动脉

如图所示:卒中中心马修尧主任团队在手术中


如图所示:患者术后复查造影提示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

看到患者术后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已致密栓塞,后交通动脉保留完好,患者生命体征、自主呼吸平稳时,悬在大家心上的一块巨石这才落地。

在病人麻醉复苏的间隙,我们通过与马修尧主任的交流中得知: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俗称“颅内不定时炸弹”,破裂的动脉瘤更是被称为“夺命杀手”,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这种疾病非常凶险,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达15%~30%。如果第一次出血后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发生第二次出血,这时的死亡率就高达50%~80%。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残疾率、改善预后。

通过刘彬副主任的介绍,我们还了解到,像刘老太太这样的危急重症卒中患者,卒中中心经常遇到,已经是“家常便饭”、见多不怪了。正是因为卒中中心这些医务人员的坚守与付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才确保了一个又一个卒中病人的生命与死神擦肩而过,转危为安。目前,术后的刘老太太,经过十余天的精心治疗,病情稳定,已经能下床活动,步行出院,指日可待。握着刘老太太的手,刘彬副主任不甚欣慰。

如图所示:患者术后第1天、第6天、第10天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

患者术后第10天,副主任刘彬查看患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基本活动自如

结束语: 该病人突发起病,颅内大量出血,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而且就近就诊医院无相应救治条件,更平添许多危险。然而,该病人通过卒中中心科学的卒中救治流程,即卒中中心、急救中心、介入导管室及麻醉科的高效对接,让卒中救治绿色通道一路畅通。通过术后一系列的综合治疗,硬是把刘老太太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马修尧主任提醒:当出现突发头痛、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受限等卒中表现时,勿必及时拨打急救中心120电话,送至有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治疗!